吉祥航空过期坚果事件背后:李力刚解析航空业谈判策略

2025/2/26 李力刚

 一场因过期坚果引发的舆论风暴,暴露了企业在危机谈判中常见的战略盲区。吉祥航空在事件爆发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,补偿乘客每人1000元,表面上履行了法定义务,却因附加的保密协议要求,将“危机止损”演变为“信任崩塌”。这背后折射出的,正是谈判策略中“目标设定”与“情绪管理”的失衡。

谈判局势:从“主动补偿”到“被动封口”
吉祥航空的初步应对看似高效:发现问题后立即致歉、快速赔付,符合《食品安全法》的最低标准89。然而,要求乘客签署保密协议的行为,却将“法定赔偿”异化为“利益交换”。乘客的社交媒体爆料显示,部分旅客因拒绝签署协议而被滞留在廊桥,被迫在“赶时间”与“争权益”间妥协510。这种“堵廊桥”的物理施压,本质上是一种“劣势态度”下的谈判失控——企业试图以空间限制和流程拖延迫使对方接受条件,却忽视了公众对透明度的期待49。

目标设定偏差:利益与声誉的博弈
李力刚在谈判课程中强调,目标的设定需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。吉祥航空的“保密协议”策略,暴露出其谈判底线的错位:将“避免舆论扩散”置于“重建用户信任”之上。律师指出,此类协议可能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,且法律赋予消费者公开维权权利810。企业若将谈判重心放在“封口”而非“纠错”,即便短期规避了舆情,长期却会损害品牌公信力。

策略调整:从“对抗”到“共情”
事件的转折点在于吉祥航空的二次回应。公司承认流程疏漏,承诺整改供应链,并弱化保密协议的强制性111。这暗合谈判中的“价值重塑”逻辑:通过公开担责、完善机制,将公众焦点从“过错”转向“改进”。若能更早运用“处理心情”策略——如主动公开致歉、邀请第三方监督——或能避免“封口费”的负面联想。

商业逻辑启示:谈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
企业危机谈判的核心,不在于“掩盖问题”,而在于“重建信任”。吉祥航空的案例表明,当补偿行为被附加限制条件时,即便符合法律规定,也会因缺乏共情而激发对抗。李力刚老师提出的“先心情,后事情”原则在此尤为关键:企业需优先满足公众的情感需求(如安全感、尊重感),再通过制度整改传递长期价值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谈判僵局中破局,将危机转化为重塑品牌的机会。
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李力刚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

上一篇:从选址到供应链:李力刚解码永旺的“谈判优势流失”
下一篇:特斯拉FSD的谈判棋局:李力刚解析智能驾驶暗战
评论列表
暂无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换一张 马上发表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:021-51028955 上海市宜山路407号
Copyright © 2006-2025 LILIGANG.COM 版权所有
沪ICP备12042375号-3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353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