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力刚谈资源博弈:谈判代表为何被“请出”会议室?

2025/3/3 李力刚

 一场本应双赢的谈判,最终演变成全球瞩目的“掀桌互怼”。2025年2月末,某资源国与大国围绕矿产协议展开的谈判突然破裂,双方不欢而散。这场谈判的崩盘,堪称情绪失控与利益博弈的双重败笔,其背后逻辑值得所有商业谈判者深思。

情绪失控:谈判桌上的“火药桶”
从流出的会议记录看,强势方代表多次打断对方发言,甚至指责其“拿战略安全赌博”;弱势方代表则强硬反击“缺乏基本尊重”。双方在公开场合撕破脸,导致联合声明取消、协议未签。谈判专家李力刚强调:“处理心情”是谈判开局的核心,而这场对话却因情绪失控彻底沦为“战场”。当一方用音量压制对方、另一方以离场抗议时,任何理性沟通的空间都已消失。

筹码失衡:当“生存需求”遭遇“资源诉求”
弱势方的核心诉求是将矿产协议与“安全保障”挂钩,但强势方坚持要求让渡50%资源收益,却拒绝提供任何实质承诺。这暴露了谈判中最危险的陷阱——需求错位。弱势方的“生存底线”是安全保障,而强势方的“利益上限”是资源控制。当双方目标完全错配时,即便弱势方试图用“能源合作前景”缓和矛盾,也难以弥合根本分歧。

策略失效:从“红白脸”到“双黑脸”
谈判前期,强势方副代表扮演“黑脸”,指责对方“不尊重合作诚意”;主谈人则作为“白脸”强调协议“非常公平”。这种经典的“黑白脸策略”本可施压迫使对方让步,但因弱势方缺乏替代方案(如其他合作方支持乏力),反而激化对抗。更致命的是,当双方都陷入“攻击模式”,策略彻底失效——强势方从“施压”变成“威胁”,弱势方从“请求”沦为“控诉”。

启示:如何避免“双输”僵局?
锚定底线,灵活报价
弱势方坚持“核心利益不妥协”是底线,但未能在资源分成比例(如从50%降至30%)或保障形式(如非约束性承诺)上提出弹性方案,导致谈判失去回旋空间。
制造“阶段性共识”破局
强势方宣称“关键条款即将达成”,试图用时间压力逼迫对方让步。这种策略若辅以分步签约机制(如先签技术合作条款),或可缓解对抗。
从“对抗”回归“共情”
李力刚提出“先心情,后事情”的沟通法则。若强势方能承认对方的安全焦虑,或弱势方认可对方的资源诉求,双方或能找到“资源换基建”的中间路径。
这场谈判的崩盘,本质是情绪凌驾理性、实力碾压底线的典型案例。当一方手握绝对筹码,另一方困于生存焦虑时,任何策略都可能沦为“零和博弈”。但商业世界的真理从未改变:真正的成交,永远建立在“感知共赢”之上。
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李力刚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

上一篇:李力刚谈茶饮出海:东南亚的“谈判路线图”
下一篇:从灵鸢系统看跨界谈判——李力刚解析车企科技巨头合作密码
评论列表
暂无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换一张 马上发表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:021-51028955 上海市宜山路407号
Copyright © 2006-2025 LILIGANG.COM 版权所有
沪ICP备12042375号-3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353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