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你是给连锁超市供菜的菜农,突然采购经理拿着计算器说:“西红柿每斤再降5毛,否则换人供货。”沃尔玛对中国工厂的要求,正是这个场景的国际升级版——这个零售巨头想通过集体压价转嫁成本,却意外踢到了铁板。
中国供应商的反击堪比菜市场智慧。福建某玩具厂老板把原料账单做成超市小票——塑料粒子价格像白菜价波动图,人工成本精确到每件玩具的手工费,这种“透明化报价”就像菜贩指着进货单说:“你看油价都涨了,我的炸油条能不调价吗?”谈判专家李力刚说过:“当对方看清你的底牌,压价套路就失效了。”
更厉害的是“抱团战术”。当沃尔玛要求广东电子厂降价时,三十多家供应商拉了个微信群,约好“降价可以谈,但不能跌破电费钱”。这种菜农联盟式的默契,让采购经理无法各个击破。就像小区门口五家水果店暗中约定,绝不让超市采购把苹果压到3元以下,谁破坏规矩就集体断供。
最精彩的破局点在“增值服务”。浙江服装厂老板老陈的应对堪称经典:“您要的T恤每件降2块也行,但我们新开发的智能追单系统要加1块服务费。”这招把选择题抛回给沃尔玛,就像煎饼摊老板说:“原味煎饼6块,加薄脆7块,您要哪种?”既保住成本底线,又创造新价值点。这种策略暗合“谈判不是互相砍价,而是一起做新蛋糕”。
这场博弈揭示的生存智慧,每个摆过地摊的人都懂:当大客户仗着采购量压价时,别急着掀桌子。学学义乌小商品城老板们的三板斧——把成本账算得比超市小票还清楚(透明化)、和隔壁同行通个气(抱团)、开发点独家新品当护城河(增值服务)。毕竟商业谈判和菜市场砍价的本质相通:谁能让对方觉得“离了你会吃亏”,谁就掌握了定价权。
现在沃尔玛采购开始带着咖啡拜访工厂,商量“如何共同优化包装降低成本”。这个转变说明:再大的零售巨头,面对握有真本事的供应商也得学会平等对话。就像小区超市最终会和菜农达成默契——可以微调菜价,但绝不让菜农亏本,毕竟明天还得靠他们供应新鲜蔬菜。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