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,阿里巴巴旗下B端平台1688宣布全面取消“仅退款”政策,转而通过信用体系判定纠纷并由平台出资补贴买家。这场看似简单的规则调整,实则是平台经济生态重构的缩影,背后蕴含着深层的商业博弈与谈判智慧。
从对抗到平衡:一场规则迭代的商业逻辑
过去两年,“仅退款”功能成为电商行业的双刃剑。平台初期通过快速退款机制赢得消费者信任,却滋生了恶意“薅羊毛”现象——有用户利用规则漏洞频繁发起虚假退款,导致商家“款货两空”,中小工厂主投诉量激增。这种矛盾本质上是平台、消费者、商家三方利益的失衡。李力刚老师认为:“当规则成为单边武器时,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然被打破。”
1688的破局之道在于重构谈判框架:取消平台强制介入,转而建立信用评价体系,由平台直接补贴合规买家。这种设计将矛盾焦点从“商家vs消费者”转向“平台信用背书”,既保留用户体验,又规避商家损失。这种策略暗合谈判中的“价值转移”原则——通过引入第三方资源(平台补贴)降低对抗烈度,为后续生态优化创造空间。
战略纵深:从规则调整到生态布局
此次政策调整并非孤立事件。1688同步推出“源选”业务,联合工厂打造自有供应链,对标山姆、Costco的精选模式。这揭示出更深层的战略意图:通过规则筛选优质商家,再通过供应链整合提升平台话语权。这种“规则+供应链”的双轮驱动,恰似谈判中的“黑白脸策略”——用强硬规则淘汰低效参与者(黑脸),用资源扶持吸引核心伙伴(白脸),最终实现生态升级。
在谈判前期布局中,1688展现出精准的“局势观察”能力:抓住商家对恶意退款的普遍焦虑,以政策调整为切入点,同步推出供应链支持计划,将矛盾转化为合作契机。这种“痛点转化”策略,通过解决情绪对抗为价值交换铺路。
谈判智慧的商业映射
此次调整可视为平台经济进入“精细化运营”阶段的标志。三个核心谈判逻辑值得关注:
1.底线思维:平台将“商业化率控制”纳入考核体系,明确“卖家利益优先于平台营收”原则,这相当于设定了谈判底线——生态健康度重于短期收益。
2.动态博弈:政策实施后,商家获得36小时自主处理退款申请的窗口期,这种“时间换空间”的设计,赋予商家更多谈判主动权,避免平台过度干预。
3.价值重塑:通过AI技术优化采购链路、免费开放智能工具,平台将竞争维度从价格战转向效率战,这正是谈判中“升维打击”策略的体现——用更高阶的价值主张重构利益分配。
未来博弈:生态治理的长线思维
取消“仅退款”只是起点。1688成立营商环境治理委员会,将规则优化纳入负责人考核,这预示着平台治理从“应急响应”转向“系统设计”。这种转变——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既有成果。而“源选”业务对供应链的深度整合,则暗含“后期破局”的野心:当平台掌握核心供给能力时,规则制定权将更加强势。
在这场商业博弈中,最关键的谈判智慧或许是“让利益相关者成为利益共同体”。当平台通过信用体系区分诚信用户、通过补贴转移纠纷成本、通过供应链绑定优质商家时,实际上构建了新的价值网络。正如谈判专家李力刚总结的:“最高明的谈判不是战胜对手,而是让对手变成队友。”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