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市货架上,那包标价2元的涪陵榨菜蜷缩在角落,红色包装蒙着层薄灰。三年前这价格能让大妈们抢破头,如今连促销员都懒得换价签——这场价格战的溃败,像极了重庆七八月的闷雨,下得越凶,积的水洼反而蒸发得更快。
当宝妈捏着两包榨菜心想:“2块的写着传统工艺,5块的标着减盐30%,女儿天天念叨要低钠。”宝妈最终选了贵的,因为她不想“省三块钱倒落个抠门名声。李力刚说过一句话“降价是举白旗认怂!客户闻到廉价味,跑得比涨价时还快。”
破局在菜市场里发芽
洪崖洞当地有一位老板却玩出了新花样。他把涪陵榨菜坛子搬到摊位前,玻璃罩里泡着正在腌制的青菜头,旁边立着块手写板:“这批霜降菜头,腌足180天才开坛。”当有年轻人来问他就说:“这是三峡云雾腌出来的,带两包给同事尝尝?”硬是把人家从试吃尝到买走五包。
这招暗藏三重杀机:
透明化生产:现场腌制过程看得见摸得着,破除了“低价=劣质”的猜疑
节气营销:把工业化产品重新拽回农耕文明的仪式感
社交货币:五包榨菜成了办公室谈资,买的是故事不是咸菜
老板还联合社区搞起“榨菜家宴争霸赛”。参赛大妈们研发出榨菜鲜肉月饼、榨菜芝士虾滑等奇葩菜式,最佳创意奖得主能承包全年榨菜供应。当居民凭“榨菜冰淇淋”夺冠时,整个社区群都在疯传菜谱,愣是把2元榨菜吃出了网红架势。
李力刚老师点破玄机“这叫绑架式营销!让客户自己把产品捧成角儿,比求爷爷告奶奶管用十倍。”数据佐证了这点:参与活动的便利店,涪陵榨菜周销量暴涨3倍,五成顾客顺带买了其他佐餐品。
真正的胜负手藏在包装革新里。还有一位老板做法更绝,把涪陵老厂80年代的腌菜照片印上包装,附赠“时光穿梭码”——扫码能生成父母辈腌菜的老照片,货架前立刻围满拍照的大爷大妈。超市经理拍腿叫绝:“这比降价狠!大爷们买回去根本不拆封,纯为集齐十二生肖纪念款。”
暮色中的解放碑商圈,霓虹灯下的价格厮杀再狠,终究干不过巷子里那盏暖黄的灯。当有人用榨菜芯调鸡尾酒时,老字号们该明白了:消费者愿意为奶茶杯套多花十块钱,榨菜袋里藏的,凭啥不能是长江边的晨雾、老匠人指甲缝里的盐晶?
涪陵榨菜的案例,为所有企业敲响警钟:销售并非简单的价格博弈,而是一场关于需求洞察、资源整合与价值传递的系统工程。只有真正理解消费者“要什么”,才能找到破局的关键钥匙。未来的市场竞争中,唯有将战略布局扎根于用户需求,方能在红海中开辟一片蓝海。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