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东收购达达暗藏玄机,李力刚解密谈判中的双赢密码

2025/4/7 李力刚

 商业谈判就像下棋,走一步得想十步。京东最近和达达敲定私有化协议的消息,表面是资本运作,内里却藏着不少门道。普通人看个热闹,但懂行的人能看出,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“买和卖”,而是一场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匹配。谈判桌上,谁先看到对方的痛点,谁就能把棋子下到对方心里。京东这次的操作,恰恰印证了这一点——他们没急着谈钱,而是先把达达的“痒处”摸透了。

破局的关键:从“你要什么”到“我能给什么”
达达在即时配送领域摸爬滚打多年,手里握着覆盖全国的运力网,但一直有个心病:订单量上去了,利润却薄得像纸。京东瞅准这个机会,没一上来就摆出收购的架势,反而先给达达员工涨薪,把19薪改成20薪,还给股票激励。这招看似简单,实则打在了七寸上——既稳住了达达团队的人心,又让基层骑手觉得跟了京东更有奔头。就像街坊邻居谈合作,光说分钱不行,得让对方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
更聪明的是,京东没把达达当“外来户”。他们保留达达的品牌独立性,让原来的管理团队继续操盘业务,甚至把京东自家的“秒送”业务也交给达达整合。这种“你中有我”的玩法,彻底打消了达达担心被吞并的顾虑。我们常说“谈判要制造共同战场”,在这儿体现得明明白白。双方不再是买主和卖家的关系,倒像是一起搭台唱戏的搭档。

藏在报价单里的小心思
外人看来,京东溢价42%收购是当了冤大头。但仔细琢磨,这里头藏着连环计。当时达达股价正处于低谷,这时候出手既显得有诚意,又给后续操作留足空间。好比菜市场买菜,精明的主妇不会盯着秤杆较劲,而是算准了这筐菜拿回家能做出几道硬菜。京东看中的不是达达现在的身价,而是把它装进自家零售体系后,能盘活多少资源。

举个例子,达达的骑手以前主要送外卖,现在能同步配送京东超市的日用品、数码产品。原先一天跑30单可能只赚配送费,现在同样的路线能送50单,效率上去了,成本反而摊薄了。这种“一鱼两吃”的模式,让达达管理层意识到:跟着京东不光能活下去,还能活得更好。谈判桌上最怕“硬碰硬”,京东这手“柔术”玩得漂亮。

谈判桌上的三件法宝
普通人总觉得谈判就是比谁嗓门大,其实真正的高手都在用巧劲。京东这次至少用了三招值得细品:

第一招叫“借力打力”。没急着派审计团队查账,反而先升级达达员工的社保公积金,把人心拢住了。这就好比修房子先打地基,基层稳了,上层谈判才有底气。

第二招是“画大饼”。不是空口许诺,而是把京东APP的流量入口、仓储资源一点点开放给达达。让达达亲眼看到,接入京东体系后订单量能翻倍增长。这种眼见为实的诱惑,比冷冰冰的估值报告管用得多。

第三招最绝——“留活路”。不搞一刀切的整合,允许达达保留运营自主权,连管理层都没大换血。这招打消了达达“嫁入豪门受气”的担忧,反倒激发出“背靠大树好乘凉”的积极性。

总结
街边小店谈供货价,企业谈并购合作,底层逻辑其实相通——别老想着自己赢,得让对方觉得他也赢了。就像两口子过日子,非要争个对错反而伤感情。京东这波操作给普通人上了生动一课:谈生意不是拔河比赛,而是跳双人舞。步子踩准了节奏,才能从僵持走到默契。

李力刚老师有句话说得透彻:“谈判的本质是互相成全。”这话放在京东达达的案例里再合适不过。一个补上了即时配送的短板,一个找到了突破瓶颈的跳板。普通人学不到资本运作的手腕,但至少能明白:谈生意时多站在对方角度想想,往往能打开新天地。
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李力刚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

上一篇:从安卓变局到鸿蒙崛起:李力刚讲“谈判式生存法则”
下一篇:红内裤风波启示:李力刚谈企业危机谈判术
评论列表
暂无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换一张 马上发表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:021-51028955 上海市宜山路407号
Copyright © 2006-2025 LILIGANG.COM 版权所有
沪ICP备12042375号-3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353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