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力刚谈判课:安踏如何“驯服”德国狼

2025/4/15 李力刚

 当安踏宣布收购德国狼爪时,户外圈炸开了锅——这个曾经对标北面的欧洲品牌,如今估值还不到巅峰期的三分之一。但明眼人都懂,这不过是安踏“捡漏式收购”的又一次经典操作。

谈判桌上的“捡漏艺术”
狼爪的困境早有端倪。前几年盲目扩张导致库存积压,欧美市场增长乏力,偏偏又撞上疫情冲击。用谈判专家李力刚的话说:“谈判的本质就是‘谁有病,谁有药’。”安踏显然嗅到了机会,像当初接手FILA一样,专挑“病中”的国际品牌下手。

这次收购最妙的是时机把控。狼爪母公司刚宣布重组计划,安踏立刻抛出橄榄枝。这种“对方着急时出手”的策略,让谈判筹码天然倾斜。要知道,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著称,但面对现金流压力和亚洲市场的诱惑,谈判桌上的坚持难免松动。

跨国联姻的“技术活”
拿下价格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挑战在谈判后的整合。狼爪的Texapore防水技术是块肥肉,但德国技术团队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有限。安踏的谈判团队很聪明,前期就把福建工厂的产能升级计划作为谈判条件之一——既给了德方技术输出的安全感,又为后续本土化生产埋下伏笔。这种“技术换市场”的博弈中,安踏玩了个小心机:不直接砍价,而是用“共同开发中国市场”的愿景来稀释估值。就像菜市场买鱼,聪明的买家不会盯着鱼头砍价,而是让老板搭葱姜——安踏要的就是狼爪把技术团队派驻中国的承诺。

风险对冲的“双保险”
收购国际品牌从来不是稳赚的买卖。安踏谈判团队留了后手:狼爪在中国独立运营,但共享安踏的渠道资源。这种“进可攻退可守”的结构,既避免重蹈有些品牌“水土不服”的覆辙,又能随时调整策略。这就好比娶了个外国媳妇,既让她学做中国菜,又保留她做西餐的特长。安踏这招确实高明——用德国技术提升品牌调性,靠中国供应链控制成本,两头甜。

如今狼爪已开始在国内商场亮相,价格比北面亲民,科技感又不输。回头看这场谈判,安踏赢就赢在“把对方的困境变成自己的机会”。就像街头巷尾的生意人常说的:“不是东西贵,是你不会谈。”

本文为李力刚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转发,违者必究!

李力刚
了解李力刚?关注李力刚微信(liligang_china),关注新浪微博 @李力刚营销谈判
或登陆:www.liligang.com 商务谈判培训网 查看

上一篇:从大豆转向看商业韧性——李力刚谈企业谈判智慧
下一篇:京东外卖日破500万:李力刚谈谈判中的资源分配艺术
评论列表
暂无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换一张 马上发表
关于我们联系我们:021-51028955 上海市宜山路407号
Copyright © 2006-2025 LILIGANG.COM 版权所有
沪ICP备12042375号-3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3531号